佛山市蓝天保卫战获阶段性成效的经验做法
佛山市作为制造业城市,因粗放式发展导致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多,产业结构依然偏重、煤炭消耗持续增长,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工业污染源数量超过8万个,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在省内处于高位。2018年,佛山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以“三源共治+分级管控+科技支撑”为主要抓手,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获得阶段性胜利。
一、紧盯重点领域,实施“三源共治”
一是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完成禁燃区内共205台高污染燃料设备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完成70家VOCs省控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及195家市级VOCs重点监管企业的深化整治方案编制工作;清理取缔357家证照不齐全、环保手续不完善的家具制造生产企业;完成129台生物质锅炉淘汰整治工作。二是加快移动源治理。2018年共抓拍处罚黑烟车闯限行违法行为3019宗,立案查处使用排放黑烟等可视污染物非道路移动机械违法行为57宗;对使用含硫量不合格燃油的船舶实施行政处罚123宗;印发《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从2019年1月1日起,全天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三是持续跟进扬尘污染防治。完善各行业主管部门扬尘污染防治细则和扬尘污染自由裁量权细则,规范行业管理;建设全市扬尘源污染防治监管信息系统。
二、坚持高位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分级管控
佛山市充分依托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平台,印发《佛山市大气污染防治分级管控方案》,将经信、公安等13个市直相关部门及五区政府纳入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以气象预报条件作为启动依据的分级管控体系,减少轻度或以上污染发生的频次和程度。一是明确管控时间和范围。将管控时间拓展为全年,管控范围拓展为全市,设置严控区域、重点镇街、污染传输通道。二是紧盯重点管控对象。以控制颗粒物、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为重点,围绕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建立大气精准化防控体系。三是细化管控条件及要求。以气象预报条件作为差别化管控条件依据,根据气象预报条件不同对应采取重度防范预警管控、中度防范预警管控、轻度预警防范管控和日常管控,并详细列明各类级别管控条件下的管控要求。四是对重点污染源实现“清单式”管理。方案明确了重点行业企业名单、10蒸吨以上锅炉清单、工业污染源监管清单。
三、强化科技支撑和引领,助力污染攻坚
面对复杂的大气环境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佛山市通过强化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助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实施黑烟车限行抓拍。不断完善黑烟车电子抓拍监控系统,黑烟车电子抓拍点位增至85个,联合公安部门在主要路口、路段设置增设了200多块黑烟车限行交通标志。二是开展机动车固定式遥感监测试点工作。建设佛山市机动车遥感监测平台,并在南海、顺德区分别建成1套机动车固定垂直遥感监测点位,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尾气监控系统,通过三维定向的模式跟踪途经车辆,实现更精准地检测机动车的排放污染物。三是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安装了153套大气微型站,与传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更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四是有序开展科研性、前瞻性的大气监测。积极开展大气PM2.5在线源解析、大气VOCs在线、大气EC/OC在线分析、激光雷达监测,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及污染靶向治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