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保护
一直以来,河源市坚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新丰江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持续整治水环境。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两江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目前,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
一、综合整治水质较差水体
东埔河是市区黑臭水体整治的重点河流,被列为先行整治河段。为此,河源市制定了《东埔河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并全力推进东埔河黑臭水体各项整治工作。作为东埔河整治工程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东埔河截污管网延伸工程项目总投资5174万元,建设截污管网9.179公里,改造茶山公园地下泵站工程。目前东埔河截污管网延伸工程茶山公园提升泵站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截污管网已进入收尾阶段。在面源污染控制上,2018年完成了东埔河流域面源污染整治,拆除违法畜禽养殖场21家,清理生猪2950头,同时白岭头村、高塘村、曹军洞村、黄子洞村、新塘村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已完成可研报告、方案编制,目前正在落实中,在做好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工作的同时,确保东江、新丰江沿线镇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运处理,防止流入两江。
除了东埔河外,河源市还组织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对黄沙河、高埔小河、金竹沥河、三王坝河等水质较差水体综合整治。特别是在高埔小河整治上,采用了“高埔小河支流整治+高埔小河河道生态修复”联合整治技术路线,目前工程已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工作,通电试运行中,项目完成后,高埔小河将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生态得到恢复,汇入东江干流水质有望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二、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
目前河源市已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2座,合计处理能力35.4万吨/日,配套污水管网约755公里;将进一步分步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施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加大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督促全市5县全力推进PPP模式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入考核并定期开展督查。
三、狠抓落实流域内污染防治
2018年以来,河源市加强源头治理,认真抓好流域内垃圾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维护良好水环境。河源市源城区搭建起“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工作架构,达到农村垃圾的“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配套健全完善,超标准完成省市提出的“一镇一村、一村一点”基本要求。江东新区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而东源县坚持标本兼治,强力清拆铁腕治理养猪场。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垃圾填埋场、93个垃圾转运站、9872个垃圾收集池,并基本投入运营,建立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6.62%,无害化处理率达85%,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分类减量比例为52.81%,人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四、同步进行多项环境监管专项行动
河源市还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工业园区环境专项执法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排查、汛期环境安全检查、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行为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等,加强对排污企业监管。源城区开展了新丰江水库一级保护区周边建筑物清拆行动,已全面拆除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反映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东源县临湖乡镇排查出餐饮旅业项目108家,已全部完成整治;镜花缘风景区、万绿谷风景区占用水体的娱乐项目及设施已停业关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方面,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确保如期完成地表水源地清理整治,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