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江门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全市农作物耕种总面积为417.6万亩,粮食产量98.94万吨,肉类总产量31.4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7%、7.25%和7.66%,排在广东省前五名。2017年底,江门市委托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江门市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分析表明农业面源产污量居全市三大污染源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江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工作。
一、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养殖规模控制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做好禁养区调整,依法清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控制畜禽养殖规模
江门市禁养区划定工作始于2011年,新会区成为全市首个划定畜禽养殖“三区”的行政区域,其他市(区)在2015年完成“三区”划定。根据“三区”划定范围,江门市开展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清理工作。鉴于畜禽养殖量基数仍然偏大,根据《江门市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江门市出台《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达标2018年攻坚实施方案》,提出除已划定的禁养区外,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水环境质量现状、水质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加大畜禽养殖规模控制力度。
2018年10月9日,市委书记林应武同志在巡视潭江时,提出了以压减生猪养殖量为突破口,在年内将全市生猪存栏量压减至100万头以内的要求。随后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调整江门市生猪养殖量的指导意见》(江府办函〔2018〕193号),将压减任务分解到各市(区)。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各种行政、法律手段,2018年,全市累计共清理7576家养殖场,减少生猪饲养量约160万头、家禽养殖量493万只。
通过压减畜禽养殖量,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从河长制考核数据看,2018年一到四季度,市级考核断面达标率由56.8%改善到60.7%,优良率由44.6%改善到56.0%,劣Ⅴ类比例由34.5%下降到16.0%。
(二)农业、环保部门联动,共同完成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目标
农业部门在产业规划、生产利用环节具有强大的技术导向作用,江门市印发了《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府办函〔2018〕59号),市农业局专门编印了《江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场一策”》,引导养殖场规范治污模式。同时联合环保部门举办了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培训班,指导畜禽养殖户开展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宣传最新的污染治理政策法规。
环保部门发挥执法兜底作用。一方面指导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另一方面加强现场执法。2018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共出动环保执法672人次,查处养殖场环境违法案件46宗,处罚金额539万元,关停养殖场30家。通过服务与执法相结合,2018年,全市共有1941家规模养殖场在网上履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通过备案,养殖场了解了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治理要求,增强了履行环保义务的自觉性。
二、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发挥各级河长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作用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覆盖到镇、到村,各级河长、段长一般由基层政府领导担任,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同时,江门市推行了民间河长制度。根据河长巡河要求,每个河段每周巡河不少于一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根据河长考核办法,各级河长对责任河段的水质负责。所有跨市(区)和排入西江、潭江的一级支流断面水质由江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监测,每月进行检测结果发布和排名,对落后的市(区)由市河长办进行约谈。各级河长对此高度重视,很多河长主动联系环保部门,要求对本河段的环境问题进行诊断,提出整治方案。2018年,全市各级河长共出台“一河一策”整治方案520个,其中相当部分方案的重点放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例如,将鱼塘排水纳入管理。鱼塘排水由于还未有排放标准,一直没有纳入环保监管范围,但其排放对环境水质影响很大。目前江门市推广监测排放制度,就是所有鱼塘排水前必须经镇级河长办监测,满足要求才能排放。
2018年,市政府主要领导针对潭江牛湾断面攻坚战工作存在的短板,同时为了提高巡河效率,补充基层环保执法队伍能力不足,每年从市级财政安排约1280万元,支持潭江牛湾断面涉及的37个镇(街)以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专职环保巡查队伍。要求每镇安排不少于10名专职巡查员,负责对辖区内的各类排污口、河道、滩涂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及时移送,从另一个渠道强化了农业面源污染监管。
三、强化工作调度和督办
2018年4月,江门市以环委会名义印发《江门市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分成7项,确定各责任单位,每月调度进展情况。针对潭江牛湾断面攻坚工作,自2018年10月起,对地表水水质、生猪压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收集、生态林扩面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每周一调度,每周一简报。将情况通报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市(区)党委政府和各相关市直部门。
加大督办问责。2018年11月初,对牛湾断面水质攻坚工作滞后的新会区、台山市和开平市的主要领导,由市纪委进行约谈。今年年初,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对生猪压减工作滞后的蓬江区、江海区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的新会区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通过约谈,大大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转变思路,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摆到工业污染防治同等高度,加大环境力量投入。配备专业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人员及执法队伍。特别是对养殖场的执法检查,要符合防疫要求。监管力量要下沉到镇(街),建立日常巡查队伍,同时提高队伍技术素质,争取将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
(二)尽快完成与农业部门的职能交接,明确责任分界,继续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农业部门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特别在指导生态种植养殖方面、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江门市将把这些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同时继续发挥农业部门在产业规划布局、生产指导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节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三)尽快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农业生产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着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变,农业正逐步成为社会资本的一个主要投资方向。工业化的农业将有工业化的环境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