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积极化解“邻避效应” 稳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茂名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县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决策部署,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有效化解“邻避”问题,扎实推进茂名市循环经济示范中心(粤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4个县级绿能环保(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茂名市循环经济示范中心和化州、信宜、电白3个县级绿能环保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于去年正式动工建设,进展较快的化州市项目已完成工程进度的61%,高州市项目也于近期开始动工建设。从项目启动到动工建设,茂名市及项目建设所在地始终保持大局平稳,没有发生大的信访维稳和舆情事件,主要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茂名市多次在市委常委会、市委书记专题会议等研究部署涉邻避项目的推进工作。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沟通机制与周报制度、成立项目审批小组,全面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和研究处置重大问题。项目所在地的区(市)党委也相应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到现场督办、进行工作动员,带头做群众工作。
二是坚持做实做细群众工作。茂名市坚持以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为目标,从长治久安的角度把群众工作做细做扎实。项目所在地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组,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与镇、村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广泛面对面开展访谈交流,解释政策疑惑,协调解决征拆、施工难题。同时积极动员当地外出乡贤发挥带头作用,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正面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项目知识,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同类项目运营情况,以事实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
三是坚持化“邻避”为“邻利”。茂名市积极探索将项目部分收益或税收用于当地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振兴乡村发展,变短期补偿为长期收益。我市各地均拨出专款,加大项目周边村庄道路、自来水、路灯安装、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力度,让当地群众享受到实惠。化州市筹集1000万元扩建省道、改造自来水管网、建设2.5万亩森林公园等,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信宜市规划将项目拆迁安置区建成省内同类项目安置典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电白区为项目周边村修建道路、学校或水利等公益设施,将“邻避”项目建成了“邻利”项目,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
四是坚持依法依规推动项目建设。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提前介入协助做好前期工作。如茂名市循环经济示范中心项目,在全市范围筛选七个拟选地址进行比选,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当项目选址因位于生态发展区而受到产业政策影响立项时,主动请求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解决,并积极到省厅报告工作,邀请省厅领导到茂名市调研督导;指导项目建设单位采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技术方案,减少群众的环保问题疑虑;对已启动建设的项目,加强项目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监管。同时,发改部门严格按程序做好立项审批,宣传部门精心组织好权威信息发布,对在微博、微信上的歪曲炒作采取有力的舆论反制,依法依规防止媒体的恶意采访和负面炒作。
五是坚持与相关工作统筹推进。茂名市将项目建设与整改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正风反腐和扫黑除恶充分结合起来,滚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及时依法查处了在信宜项目建设过程中违纪违法的池洞镇镇委书记等人,对电白重点工作严重滞后的相关人员进行约谈等,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保驾护航。
当前,茂名市相关项目的“邻避”问题仍然存在,项目生态补偿机制仍然有待健全。下一步,全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德全书记、修禄厅长的指示要求和会议部署安排,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普及绿能环保知识。进一步强化惠民政策,持续推进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邻避”向“邻利”转变,争取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拥护和支持,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茂名市循环经济示范中心和4个县级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