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攻重点补短板 共护西江碧水
肇庆市在西江之畔,水系绵延,一直持之以恒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有目共睹。2018年,西江肇庆段、贺江等主要江河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市12个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7%,劣Ⅴ类比例为0。去年1-12月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为3.47,排全省第二。
一、大力淘汰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环境大改善
水环境污染受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治理的复杂性十分突出。肇庆市精准施策,把水环境治理的首要目标放在了养殖业淘汰。过去粗放的养殖模式及污染物直排,超过了水体的消纳能力,导致水体黑臭,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查的要求,肇庆市全力推进农业源淘汰,2018年已全面完成任务。如鼎湖区永安镇的新窦涌、桂城镇的石咀涌均被列入全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两镇在过去是养殖大镇,拥有众多畜禽养殖场,鼎湖区近年投入资金,进行全面淘汰,污染源受到遏制,水体质量的改善立竿见影。如今走入石咀涌沿片,只见河水由黑转清,河水静静东流,周边绿植覆盖,与过去掩鼻而过的形象截然不同。同样获得明显改善的还有四会清莲渠,按照省环保督查的要求,四会市对清莲渠沿线的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清理,黑臭问题明显改善。根据市生态环境局统计,2018年,肇庆市多条河涌的污染物实现了大幅下降,譬如石咀涌的污染物下降了 21.8%,新窦涌下降了45.6%,沙浦涌下降了 29.17%,水质明显改善。
二、深入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
除了农业源清理,断面水质持续改善还有赖于一系列补短板强执法的工作。譬如“通管”,肇庆市大力推动流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通“断头管”,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及支次管网,确保重点流域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前,仅肇庆四会市就投入1.9亿元,增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7万吨),将沿线6公里范围的厂企单位纳入服务范围,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肇庆高新区则把重点放在河涌整治方面,2018年完成了独水河改道工程、小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等,并投入3000万元启动东一支排渠整治处理项目,提高出水水质。肇庆端州区羚山涌的整治工程也在加紧推进,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筹措大笔资金投入沿线管网建设,完成了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景蓝干渠市法院段临时截污工程,并大力推进端州区103区水景渠工程、石东路、蓝塘北路、仕贤路、马史岗桥损毁污水管修复、大坪村截污工程、建设二路(市二院段)排水改造工程等,提高沿线的污水收集能力。
三、强化保障确保饮用水安全
肇庆市还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安全工作,淘汰沿线的厂企、畜禽养殖、餐饮等生产项目。截至2018 年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2018年考核肇庆市地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39个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实现任务销号“清零”。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破解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为此,肇庆市着力长远,积极解放思想。鼎湖区凤凰镇九坑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原本是一个旅游景点,人员密集,餐饮兴旺。2018年以来,鼎湖区关闭了水库景点,并开展专项行动,关停保护区内的餐饮、住宿、畜禽养殖等项目,从 2018年4月到7月,全镇关停保护区内51家餐饮店,11月起陆续关停保护区内的民宿、畜禽、加工作坊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