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保护经验做法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 发布时间:2019-03-12

 

一直以来河源市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全力呵护东江这一“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2018年1至12月广东省城市水环境质量及变化排名情况中显示,河源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3.1327,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分别达国家地表水类、类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一、全力聚焦重点水体保护与治理。一是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和南粤水更清行动,加强新丰江水库保护,巩固提升优良水环境,印发实施了《东江河源市龙川铁路桥下控制单元水污染防治方案》《新丰江韶关-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控制单元水污染防治方案》《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二是全力确保饮用水安全。地市级饮用水水源地9个问题已完成整治;编制了《河源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并报省政府,拟对全市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调整;完成了2017年度地级及以上城市、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以及乡镇级及以下水源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经评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及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三是大力整治东埔河黑臭水体。茶山公园泵站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上游截污管网延伸工程已基本完工;2018年度清淤疏浚工作已部分完成;生态补水工程正在实施,东埔河黑臭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其中黄子洞河段基本消除黑臭;组织各县区摸查黑臭水体,四县一区完成摸排工作,暂未发现新的黑臭水体。

二、着力提升生活污染治理效率。一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全力推PPP模式整县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五县PPP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动工,全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设施36座,合计处理能力35.825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约798公里;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连平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试运行;2018年完成城镇污水管网建设10.1公里,其中市区西环路改造工程4.5公里、黄沙河截污管网工程5.6公里;完成河源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二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快推进东源县灯塔片区、船塘片区,龙川县麻布岗片区,和平县彭寨片区,紫金县蓝塘片区,连平县忠信片区,东源县叶潭片区、龙川县铁场片区、和平县下车片区、紫金县龙窝片区等10个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工作,其中7个已完成规划选址等各项前期准备;积极推进县区无害填埋场等级评价工作,龙川、紫金县已完成,东源、和平、连平县也正在申请筹备中。

三、全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制定了2018年度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推进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生产,严格控制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产业项目核准和备案;加强工业企业监管和整治,完成了石化等5个行业8家企业国家排污许可证核发;严格环境执法,强化证后监管,每季度对辖区内核发国家排污许可证企业开展一次现场执法检查。

四、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出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河源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河源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等文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河源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目标责任书,2018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规模场设施配套率85%。二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印发了《河源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方案》《河源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新建立1个统防统治组织,2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三是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完成39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其中东源县4个,和平县19个,紫金县12个,连平县和江东新区各2个。

五、加快实施河道综合整治。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清障、清淤、清违措施,截止目前已完成中小河流清淤河长1258.5公里,占总清淤河长的90.9%,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有效降低了河床高程,拓宽了河床断面,加大河道泄洪能力。

六、实施水生态扩容提质。保障河湖生态基流,配合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广东省东江流域2018年冬-2019年春枯水期水量调度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东江干流、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水量调度要求,确定了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枯水期东江博罗站的日均流量不小于320m?/s,保障了河道生态需求;新丰江源城开发利用区范围新建了水位水量水质三合一在线自动监测站1个;推进水系连通,东埔河黄沙河水系连通工程已完成施工招投标,施工队伍已进场,东源县城区水系连通项目已完成投资3425万元,中央投资完成率85.6%。

七、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2018年3月份组织各县区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排查,全面完成了全市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的调查摸底工作,共调查入河排污口765宗,其中源城区8宗、东源县57宗、和平县435宗、龙川县62宗、紫金县66宗、连平县128宗、江东新区9宗,共有5宗入河排污口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均为生活污水排放,经过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

    八、严格环境准入监管。实行总量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相关主要污染物实行等量替代,禁止水质超标的控制单元接受其他区域相关主要水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先后组织开展了以河源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排查工作、工业园区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汛期环境安全检查工作及“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工作等10多项环保专项行动,2018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362人次,检查企业2720家次,限期整改企业237家,查封企业11家,限产、停产企业4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4宗,涉嫌污染犯罪案件1宗,立案80宗,处罚金额380.6万元;启动了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立法工作,编制了《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立法前期调研项目调研报告(送审稿)》,并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