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争当粤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 发布时间:2019-03-19

   全市森林覆盖率75.34%广东省首位;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大幅提升;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优良比例达100%,是全省唯一无黑臭水体的设区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列入全国试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省级验收……作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2018年以来,韶关市深入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屏障功能不断加强。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韶关市正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域高水平保护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2018年以来,韶关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筹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全面划定生态红线,完成造林更新34万亩、森林碳汇造林5万亩,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126个。大力落实各项问题整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扩大烟花爆竹禁燃范围,实行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常态化管理。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调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禁养区3440平方公里,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264个,处理“散乱污”案件569宗,新建生活污水管网615公里,完成市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违法项目整治。土壤防治先行区建设按期推进,依法关闭并复绿6个矿点,大宝山片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初步划定1000平方公里

高标准规划建设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既是广东省赋予韶关的重要任务,更是当前韶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此,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直部门科学拟定保护区建设方案,明确要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高水平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并且把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变成从韶关样板向国家样板提升的过程。

目前,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已初步划定1000平方公里,有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韶关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韶关市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前期工作方案》,开展了摸底调查、搬迁成本测算等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体制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三、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为加强全域生态保护,特别是保护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森林和生态资源,《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近期,韶关又明确提出,将力争在2021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在全市7个县(市)同期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全面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和保护水平,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其中,始兴县已在2018年被列入省创森试点县之一。

 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是韶关提升全域生态保护水平的又一重大动作。目前,韶关市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统筹协调有关工作。韶关各县(市、区)已陆续提交了近400个项目申报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进行筛选,将选择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作为今年试点项目重点推进。

去年10月底,韶关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列入全国试点项目。该工程是韶关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将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耕地安全利用与土壤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等4大类16小类,共65项治理工程,投入资金预计近百亿元。

五、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韶关市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对城区环境的改善深入人心。广东省1―2月空气质量排行榜显示,韶关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AQI指数优良率为93.2%,比去年同期上升15.2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在全省各地级市排名中大幅上升。

空气质量的提升是韶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成果之一。去年以来,韶关着力补齐生态保护领域短板,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总指挥、市长为总指挥的韶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全面统筹该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让韶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是韶关打赢净土防御战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环境部阶段性评估反馈意见,韶关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前列,取得阶段性进展。组织实施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作为全国试点项目,其工作方式和操作细则在全国交流和推广。

今年1月21日至30日,韶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流漂浮物集中清理“十日”专项行动,清理了漂浮物1.899万吨。这是韶关落实河长制、打赢碧水攻坚战的又一具体行动。作为我省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韶关共有河流2521条,担负着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保障的重大责任。目前,韶关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2204名四级河长、约11765名自然村河段长上岗履职,一批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六、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港珠澳大桥使用韶钢牌钢材达17.9万吨,占主体工程用钢量的70%;开展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技改项目220个、完成投资55亿元;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分别增长11%和60%,均居珠西产业带八市第二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农业类名牌产品35个,均居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和17%……

生态优势是韶关发展的核心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2018年以来,韶关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韶关市生态基础良好、优势突出,推进生态产业化,为全省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大有可为。接下来,韶关将继续通过深入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园区三年提升计划、百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等举措,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